翻一下之前媒体关于静安区的解读,要么是人文底蕴深厚,要么是城市资源发达——用你说?
英美人天生是做生意的料,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也是为了碎银几两,这片区域自然就以商务、商业为主。
后来法租界不断向西南部扩展,这个热爱生活的民族,在这里建设了大量高品质洋房、里弄。
2035规划中,北徐汇、东长宁、北卢湾区依旧以居住功能(黄色)为主,而老黄浦、静安依旧是大片的商办用地(红色)。
静安这条线指的是南京西路,在人民广场一直延伸到静安寺,是浦西规模最大、定位最高的商业区。
2021年,南京西路税收亿元楼多达26栋,恒隆广场更是突破百亿,创造了上海新纪录。
这条黄金干线主要涉及南京西路街道、静安寺街道,这两个片区住宅市场规模很小。
没办法,这里是全市的资源中心,重点培育了辐射全市的商务、商业功能,以及部分医疗资源。
石门二路这里建设了国际丽都城、远中风华园等标杆小区,后者是静安准豪宅代表。
其实更著名的是东八块,这片大衣料子原来在上海首富手中,计划打造“超过古北的豪宅区”。
后来首富落马,这片区域被政府收回,现在部分成为自然博物馆、部分做商办用途。
2005年后,上海进入真正的豪宅时代,老静安已经没有大幅空地开发,只拿出了九龙仓静安壹号等作品,体量与隔壁的黄浦不可比拟。
这里上世纪80年代就在开发,立志打造上海十大商圈。2000年基本建成时也不负众望,十几栋商办大楼壮观亮丽,三个标杆商场人流如织。
来自十多个国家的跨国企业以及大量外省市驻沪机构在这里落足,形成北上海名副其实的商务中心。
在老静安的虹吸之下,不夜城每况愈下,直到2020年代表性商业太平洋百货倒闭。
大宁背后市北高新,这个园区打造的是全球化的科创中心,与老静安形成错位竞争。
2015年后,静安出钱、闸北出地,市北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与市北一街之隔的是大宁居住区,自然受益匪浅。
教育有闸北实验小学、大宁国际小学、风华中学;医疗有第十人民医院;商业有大宁音乐广场、久光。
两区合并后,大宁环境优质、房龄新、社区品质高的优势凸显出来,吸收了不少市区改善客群。
苏河湾定位中央活动区,既承接市区外溢商务需求,又承担了顶级居住区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苏州河的开发重构了不夜城商圈。不夜城原来的中心是上海站,北广场南广场同期开发。
铁路北侧的宝山路街道也在进行旧改。万科一直在这里深耕,后来收购了中兴路壹号50%股权,联合打造标杆项目。
静安对闸北的带动作用是全方位的,即使没有太多自然禀赋的共和新路街道也进入新一轮开发,谈家桥区域旧改已经在有效推动。
再向北的彭浦镇、彭浦新村街道,目前还没动静。闸北需要优化的地方太多,再有钱也需要一步一步来。
静安区的商业中心由一条线变为两条线,夹在其中的正是江宁路、曹家渡、石门二路三个居住区。
另一个发展中心是市北+大宁,一个是市区产业的补充,一个是市区居住的补充。
大宁与苏河湾kaiyun 开云官方入口之间的广阔区域,短期不会有太大发展,资源被虹吸后反而沦为发展的成本。
自驾也面临同样的尴尬:进出市区与宝山共用南北高架,一到高峰期就堵成停车场。
想想隔壁的黄浦区,合并卢湾、南市后迅速融为一体,无论自驾还是地铁,都不会有任何隔阂。
这个问题将来会有一定缓解,20号线号线北端终于有了换乘线号线沿广中路而建,重点服务的依旧是大宁和沿线号线只是擦肩而过,只在彭浦边缘设了一站,影响不大。
能够与静安融为一体的,只能是苏州河一线。大宁+市北的组合,上限是次级中心中的佼佼者。
300亿元巨资开发。2016年首开至今次次热销,去年,静安府销售金额突破100亿元大关,问鼎2018上海楼市!
静安府东区南临汶水路、西临万荣路、东临陆路、北临云飞路,项目占地面积163512㎡,建筑面积670452㎡,容积kaiyun 开云官方入口率2.65,绿化率35%,整个项目由住宅(公寓+叠拼)+商办(办公+商业)两大物业组成,目前再售的是叠加别墅,也是项目最后一批房源。
景观方面,静安府东区采用海派特色的公园式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理以“川”字为核心,将社区分为主入口景观带、北区中央园林景观、南区叠拼花园景观等。
南北中轴规划“梧桐大道”,马路两边栽种大量法国梧桐,夏天可以遮阴蔽日,秋天则是一片金秋。
同时项目还配套包括了约2000㎡的邻里中心(在中央广场下),约2000平米多功能中央会所,有健身,休闲,会客等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