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

一种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Kaiyun平台官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Kaiyun网站动态 > 公司新闻

一种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

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4-10-24 20:52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21)申请号5.6(22)申请日2022.02.22(73)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100070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72)发明人张宁匡伟蒋聪(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专利代理师晁璐松李丹(51)Int.Cl.E04B1/80(2006.01)E04B1/76(2006.01)E04B1/84(2006.01)E04B1/94(2006.01)E04B1/66(2006.01)B32B27/40(2006.01)B32B27/06(2006.01)B32B5/02(2006.01)B32B15/20(2006.01)B32B15/14(2006.01)B32B15/04(2006.01)B32B33/00(2006.01)B32B17/02(2006.01)B32B9/00(2006.01)B32B9/04(2006.01)B32B3/08(2006.01)B32B3/12(2006.01)B32B3/06(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包括隔热板主体,隔热板主体整体上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在隔热板主体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在隔热板主体的另外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隔热板主体内部依次设有降噪保温层、阻燃层、隔热层和防水层,隔热板主体上设有基板层,所述降噪保温层设在基板层上方。该隔热板能够阻止热量的传递,还能够降噪、保温和防火,使用的安全性好,还便于装配,使用方便。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CN216839977U2022.06.28CN216839977U1.一种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包括隔热板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主体整体上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在隔热板主体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在隔热板主体的另外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隔热板主体内部依次设有降噪保温层、阻燃层、隔热层和防水层,隔热板主体上设有基板层,所述降噪保温层设在基板层上方;降噪保温层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聚氨酯发泡板、隔音棉、第一铝蜂窝芯、吸音板和玻璃棉;所述阻燃层包括第二铝蜂窝芯和玻璃纤维板,所述第二铝蜂窝芯安在玻璃棉上;所述隔热层包括岩棉板和防火隔热板,所述岩棉板安在所述玻璃纤维板上;所述防水层为防水卷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蜂窝芯上设有若干第一蜂窝孔,所述第一蜂窝孔内设有填充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泡沫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铝蜂窝芯上设有若干第二蜂窝孔,所述第二蜂窝孔内设有氢氧化镁阻燃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上设有防水涂层。权利要求书1/1页2CN216839977U2一种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背景技术[0002]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提高社会能源利用率的重要环节,建筑材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条件,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现在建筑行业一般多要用到建筑隔热板,建筑用隔热保温板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能够有效地避免空气对流引起的热传递,起到隔热作用。但是,现有的建筑隔热板大多降噪性能低,不能很好的将噪音进行隔绝,从而影响使用,且整体的隔热保温效果不佳,同时建筑隔热板的阻燃效果不好,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该隔热板能够阻止热量的传递,还能够降噪、保温和防火,使用的安全性好,还便于装配,使用方便。[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0005]一种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包括隔热板主体,所述隔热板主体整体上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在隔热板主体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在隔热板主体的另外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开云网站 kaiyun登录入口网址第二卡槽相适配;隔热板主体内部依次设有降噪保温层、阻燃层、隔热层和防水层,隔热板主体上设有基板层,所述降噪保温层设在基板层上方;降噪保温层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聚氨酯发泡板、隔音棉、第一铝蜂窝芯、吸音板和玻璃棉;所述阻燃层包括第二铝蜂窝芯和玻璃纤维板,所述第二铝蜂窝芯安在玻璃棉上;所述隔热层包括岩棉板和防火隔热板,所述岩棉板安在所述玻璃纤维板上;所述防水层为防水卷材。[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铝蜂窝芯上设有若干第一蜂窝孔,所述第一蜂窝孔内设有填充物。[0007]优选的,所述填充物为泡沫铝。[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铝蜂窝芯上设有若干第二蜂窝孔,所述第二蜂窝孔内设有氢氧化镁阻燃剂。[0009]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上设有防水涂层。[0010]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降噪保温层既可以通过聚氨酯发泡板和玻璃棉阻止该板子两侧的热传递,起到保温的作用,聚氨酯发泡板和玻璃棉两者的均具有较低的热传导率,且化学性质稳定,保温效果好,降噪保温层的隔音棉、第一铝蜂窝芯和吸音板还能够吸收噪音,阻止噪音的传递。设置的阻燃层中的氢氧化镁阻燃剂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起到较好的防火效果。设置的隔热层中的岩棉板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的特点,防火隔热板15具备隔热、保温、防火、防水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安全性好。设置的防水层可避免水进入到隔热板主体1内部,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设置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一卡槽说明书1/2页3CN216839977U3和第二卡槽便于多块隔热板之间的组装,便于运输和安装。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铝蜂窝芯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铝蜂窝芯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5] 图中:1、隔热板主体;2、第一凸起;3、第二凸起;4、第一卡槽;5、第二卡槽;6、降噪 保温层;7、阻燃层;8、隔热层;9、防水层;10、基板层;60、聚氨酯发泡板;61、隔音棉;62、第一 铝蜂窝芯;63、吸音板;64、玻璃棉;70、第二铝蜂窝芯;71、玻璃纤维板;80、岩棉板;81、防火 隔热板;621、第一蜂窝孔;622、填充物;701、第二蜂窝孔;702、氢氧化镁阻燃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7]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基于BIM建筑工程领域用的建筑隔热板,包括隔 热板主体1,隔热板主体1整体上为立方体框架结构,在隔热板主体1的相邻两侧面上分别固 定设置第一凸起2和第二凸起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和第二凸起3为长方体条状,第 一凸起2的长度和高度均小于其所在侧面的长度和宽度,第二凸起3的长度和高度也均小于 其所在侧面的长度和宽度。在隔热板主体1的另外相邻两侧面上分别固定设置第一卡槽4和 第二卡槽5,第一凸起2与第一卡槽4的形状尺寸相适配,第二凸起3与第二卡槽5的形状尺寸 相适配,相邻两块隔热板通过第一凸起2与第一卡槽4和/或第二凸起3与第二卡槽5装配连 接。 [0018] 隔热板主体1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降噪保温层6、阻燃层7、隔热层8和防水层 9,隔热板主体1底部上固定粘接基板层10,降噪保温层6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在基板层10上 方。降噪保温层6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聚氨酯发泡板60、隔音棉61、第一铝蜂窝芯62、吸音板 63和玻璃棉64,聚氨酯发泡板60的一面粘接在基板层1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铝蜂窝芯 62上设置若干第一蜂窝孔621,在第一蜂窝孔621内设置填充物62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填充物622为泡沫铝,泡沫铝密度小但强度高,配合第一蜂窝孔621结构能够提高吸音降噪 效果。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玻璃棉64采用纤维直径不大于6微米的人造无机纤维。 [0019] 阻燃层7包括第二铝蜂窝芯70和玻璃纤维板71,第二铝蜂窝芯70通过粘结剂粘接 在玻璃棉64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铝蜂窝芯70上设置若干第二蜂窝孔701,在第二蜂窝 孔701内填充氢氧化镁阻燃剂702,氢氧化镁阻燃剂702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起到较好的防火 效果。隔热层8包括岩棉板80和防火隔热板81,岩棉板80通过粘结剂粘接在玻璃纤维板71 上。防水层9为防水卷材,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防水层9的外表面上涂抹防水涂层。 [0020] 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若干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 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2/2 页 4 CN 216839977 U 4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5 CN 216839977 U 5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6 CN 216839977 U 6

Copyright © 2024 Kaiyun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9792号